回到唐朝当反派

第11章 给来俊臣放一个猛料(1 / 2)

第11章给来俊臣放一个猛料

张易之在匦使院人微言轻,也不敢私自将秦佾带回衙门,只能自行离开了。

秦佾既然来了,便继续站在匦使院门外等候来俊臣。

又过了大约一个时辰,他忽然便听到身后有鸣锣开道的声音。

一转身,两名威武的军卒,身穿明光铠,头戴横冈兜,骑在高头大马上甩着铁鞭。

在他们二人的身后,一百名步卒片成两行,手中举着金瓜、银钺、铜殳和铁斧。

夹在步卒中间的,是一顶八抬大轿。

轿顶的彩缎上绣满牡丹图案,四角挂着铜铃和流苏。

秦佾一看,便知道这是来俊臣的仪仗,他立刻便退到一边,毕恭毕敬的站在匦使院门口。

来俊臣这时刚刚下朝,此刻的他有些踌躇满志。

今日在朝堂之上,他的爪牙,御史卫遂忠,当众弹劾了武崇训、武崇烈二人私自带兵出营,在长安城内骚扰百姓。

圣皇陛下虽然没有当场责罚他们二人,但来俊臣从武曌的脸上看出了忌惮。

他也没想过一次就能将根深蒂固的武三思一家扳倒。

但只要在圣皇心中留下一些种子,来俊臣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让势力庞大的武氏诸王轰然倒塌。

意得志满的来俊臣透过轿帘正在欣赏着长安的锦绣繁华,他渴望着有一天这座城市能够屈服在他的脚下。

忽然,他看到站在匦使院门外的秦佾,心中不由生出一些好奇。

一拉轿子里的绳索,挂在轿檐下的铃铛响了几声,轿夫连忙将轿子落在地上。

一撩轿帘,来俊臣从窗上露出头,对着秦佾招了招手。

“小公爷,你怎么在这里?”

秦佾看到来俊臣,连忙上前来到轿子旁边躬身行礼。

“老师,您让学生今日来匦使院寻你,学生不敢怠慢,早早的便来这里等候老师。”

秦佾的这一番话,听到来俊臣的耳中竟然有些许的感动。

他虽然如今位极人臣,手底下也聚集着一群党徒,每日围着他阿谀奉承。

但来俊臣如何不知,这些人不过是为了攀附于他,想要从他手中得到些许好处罢了。

可眼前的这位秦佾是什么人?

那可是秦府的小公爷。

他只要自己不作死,等他爹秦怀道死后,妥妥的下一任从二品下历城县公啊。

从二品下,比如今来俊臣的正三品上还要高半格。

你说他图啥?

为了拜自己为师,手到擒来的历城县公都不要,就为了跟在自己身边学习他来俊臣那一身本事?

实在想不明白对方有所图的时候,来俊臣即便是生性多疑,也有些相信了秦佾的诚意。

“罢了,”来俊臣点了点头,“随我先回衙门再说吧。”

跟在来俊臣轿子的后面,秦佾的面容肃穆,态度恭谦,亦步亦趋的来到匦使院的大堂门口。

来俊臣径直走进匦使院大堂坐下,秦佾连忙来到他的面前躬身站好。

偷眼一看,来俊臣的身后挂着一块匾额。

别人家的衙门,匾额上写的都是明镜高悬、正大光明。

匦使院衙门正堂之内,匾额上写的是明察秋毫。

这四个字的意思对吗?

秦佾心中暗道,是不是写个‘捕风捉影’,又或者是‘颠倒黑白’才更符合这个衙门的气质?

秦佾心里正在胡思乱想,来俊臣一声轻咳,将他拉回现实当中。

看到秦佾神色凝重,目光飘忽闪烁,来俊臣只当是他被匦使院的威名所震慑。

“小公爷,说说吧,放着好好的小公爷不当,为什么非要拜本官为师?”

来俊臣端起眼前的茶杯喝了一口,脸色阴沉的看着站在堂下的秦佾。

秦佾闻言,‘噗通’一声跪在来俊臣的面前。

“来公、师尊、大人,”此刻的秦佾似乎是被吓得语无伦次了。

“如今的长安城内,朝野上下,谁不知来公才是简在帝心,手握天下权柄之人?”

“莫说我阿耶那个无足轻重的历城县公,即便是当朝太子、魏王、梁王这些人,谁见到您不是噤若寒蝉、小心翼翼?”

“在下虽然不才,但平素也常听您的威名,知道当今朝堂之上,谁才是真的位高权重。”

“若能蒙您不弃,将在下收为门下走狗,对在下来说,这比去那个什么历城县公,要强上不知多少倍。”

来俊臣听到秦佾这一番话,并未立刻作答。

反而是细品着杯中的茶汤,一只手轻轻在面前的桌案上扣动着,脸上的神情阴晴不定。

秦佾知道来俊臣不会轻易信他,心中不免有些忐忑,连忙趴下身子,将额头贴在地面上,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来。

许久,来俊臣这才说了一句。

“你既要拜师,束脩何在啊?”

成了,秦佾知道,来俊臣这是默许了与自己的师生之谊。

其实,对于来俊臣会答应收他为徒,秦佾的心中还是有些把握的。

来俊臣此人专横跋扈,根本就不把那些所谓的皇亲国戚,开国勋贵放在眼中。

但又因为他出身寒微,行为乖张,在那些人眼中不过是个幸进之臣。

因此除了与他身份相近,脾性相投的一些钻营小人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