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反派

第4章 秦佾心中真实的想法(2 / 2)

武曌为了监察天下,还规定若是京畿道以外的百姓投书,各地官府应该按五品官员的待遇对他们进行接待,沿途驿所也照此执行。

至于登闻鼓的用处,那便是若百姓的投书着急,或需要保密,则可以敲击登闻鼓。

匦使院便会派出长史以上的官员,亲自出来接受投书,并按照内容分派给相应的各司。

而击鼓鸣冤这个习惯,便是匦使院在这个时代给百姓们养成的。

当秦佾在史书中了解了真正的匦使院之后,他便对这个衙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招谏司那不就相当于后来的议会?给了百姓参政议政的权力。

延恩司很像后世的人力资源部,百姓可以通过这里,找到除了荫庇、科举之外的上升渠道。

伸冤司实际上是一个纪检机构,百姓遭受了任何不公的待遇,或者看到官员贪赃枉法,都可以在这里实名举报。

通玄司则是情报机构,就跟后世的朝阳大妈一样,让间谍和反贼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

然而匦使院真正发挥的作用,却是事与愿违。

招谏司成了那些投机分子上书劝进武曌的地方。

延恩司则是被那些世家子弟们当做规避科举的手段。

至于伸冤司和通玄司,则成为来俊臣捕风捉影、网络罪状的工具。

秦佾为什么要死乞白赖的拜来俊臣为师?

还不是希望在来俊臣生命最后的时刻,让他发挥余热把自己纳入到匦使院的系统当中去?

在读书的时候秦佾就曾经设想过。

如果匦使院能够发挥它应有的职责,那么在大唐时期,便有可能让社会形态发生变化,从而打破王朝不过三百年的魔咒

等了半晌也没有听到秦佾的答复,秦忠便知道秦佾并不想对他吐露心中真实的想法。

秦忠原本是老国公秦琼军中的斥候,因为机敏果敢,忠诚可靠,被秦琼收到身边做了亲卫。

在秦怀道十四岁那年,经过层层选拔之后,被擢拔为千牛备身的时候,被秦琼派到秦怀道身边辅佐他。

秦忠跟在秦怀道的身边,一直是忠心耿耿,一晃便是二十多年过去了。

但懂进退知尊卑的秦忠也不好再继续追问秦佾的想法。

沉思了片刻,秦忠的心中再次升起一个疑问。

“小公爷,你是如何断定来大人必定会收你为徒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秦佾还真知道答案。

来俊臣这个人吧,虽然有百般的不是,但他有一个特点,那便是好为人师。

或许是来俊臣生怕自己这一身构陷人的本事会失传。

他便亲手将自己一生中总结出的那些如何刑讯逼供、网络罪状写了本书。

《罗织经》,没错,就是这本书,里面通篇是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内容。

详细介绍了如何编织罪状,安排情节,描绘细节,以此来构陷他人。

在后世的历史中,《罗织经》被称为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

而秦佾之所以有把握让来俊臣收自己为徒,便是因为他掌握了对方两个心理特征。

除了来俊臣好为人师,或者说想要将其他人都变成像自己这样厚颜无耻,没有底线的酷吏之外。

第二个原因便是因为来俊臣此人内心的自卑。

实际上来俊臣曾经还有一个得意弟子,就是武曌手下另一个酷吏周兴。

周兴原本是国子监律学的学生,在唐高宗时曾担任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市)县令。

来俊臣见到周兴之后便对他十分感兴趣,主动邀揽他成为自己的弟子。

究其原因便是因为来俊臣出身无赖,在武则天急需鹰犬的时候恰逢其会才登上了高位。

但他毕竟学识有限,因此强烈的自卑心理让他对那些原本出身不俗的人有着征服的欲望。

就好像后世那些在改革开放初期,靠着政策的红利先富起来的文盲老板一样。

他们挂在嘴边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虽然我自己没什么文化,但我手底下的人全都是名校毕业的大学生。

秦佾知道,自己小公爷的身份,一定会引动来俊臣心中的虚荣心。

能收一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后为学生,这一定会让他觉得倍有面子。

对于秦忠以上的这些问题,秦佾一个都不能回答。

毕竟他是穿越人士的这个身份,是秦佾最大的底牌。

既然让他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为了华夏民族不再遭受百年屈辱,为了日月所照之地皆为汉土。

秦佾决定,只要对华夏民族有利的事情,他将无所不用其极。

若是能让理想实现,他甘愿做个反派,即便是做俊臣门下做他的走狗,秦佾也在所不辞。

新书,新作者,请大家尽量不要养书,把你们的收藏、推荐票和评论砸向我吧!你们的支持是作者写作的动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