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是
人
“这幅画,这些字,应该是开门的密码。”月饼扬扬眉毛,拍着我的肩膀,“而且,时间不多了。南瓜,你没感觉到,开始热了么?”
我也想到这必然是开启石门的线索,正全神贯注琢磨着,没有注意到体温开始变化。经月饼提醒,才明显地感受到,遍体清凉的感觉正在逐渐消失,一丝丝灼热透体而入。鼻腔吸入的空气,像是凑在一杯滚烫的咖啡前,热气冲鼻。
而覆盖在我们身上的那层细细银沙,像冰粒遇热,由固体融为颤巍巍的半固态,开始融化了。
我的心哆嗦了一下,如果不能在短时间破解图文意义……
“月饼,别打扰我,让我想想!”
第41章 归去来兮(三)
我静静地望着石门上的图文,努力不去感受越来越炙热的身体,尽量使心境空灵,推测着如何破译密码。
“南……”月饼刚要说话,让我挥手制止。月饼方才说过“看着很熟悉,就是想不起来”,其实我也有这种感觉。
偏生越感觉熟悉,越是联想很多,更加没有头绪,不由焦躁起来。头发上覆盖的银沙消融更快,化成浆糊状顺着发梢烫到脸上,麻麻痒痒得如同蚁爬。
我压住心头烦躁,深深吸了口滚烫的空气,顿时呛得咳嗦不止,脑子却在飞快运转——
两道弯曲的线条,代表什么?路?旁边的宅子是什么意思?庙?顶上那只鸟,难道是凤凰?驮着一个人振翅欲飞?如来和他的坐骑金翅大鹏鸟?这个密码和佛教有关?
可是路的中间怎么还会有棵树呢?为什么树的旁边还有一只鸟?脑袋是圆的?这不符合正常逻辑!
下面那八行文字,应该暗示着图画的意义。
“昔、去、地、余、一、千、川、阳、芳、乡、是、人……”十二个字,又代表了什么?十二生肖?这只鸟其实就是一只鸡?可是鸡怎么能背得动人呢?
史前巨鸡?那时候也猴儿还没出现呢。
或许是……十二时辰?
难道这幅画其实是暗指某个时间,对应那个时辰的文字,就是开门密码?
可是画里并没有关于时间的参照物。
我忽然灵关一闪,想起“如来菩提树下成佛”的典故——释迦摩尼端坐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由此得了大智慧,终成如来,开创佛教。
如来悟道时刻,应该是太阳未生,月亮方落,晨星出现。“明星”指的是启明星,大约是太阳落山后三个小时,西方可见;太阳升起前三个小时,东方可见。而那只驮着人的鸟,按照“左西右东上北下南”的方向判断,正是由东向西。
也就是说,如来悟道,应该是凌晨3-5点,也就是寅时,为十二时辰的第三个时间段,对应的文字是“地”。
此时,我像是身处极度高温的桑拿房,胸闷气短,皮肤烫得赤红,衣服更像烙铁,牢牢焊在身上,甚至能听到“嗤嗤”的烤肉声。顿时顾不得一旦判断错误,没有触发真正的开门机关,引发更凶险机关的可能性:“月饼,还有力气扔银箭么?保证速度、力度,一定要击中那个‘地’字。”
“嗖”,银箭飞出,穿过身前熊熊烈火。短短几米的距离,由银光闪烁烧成火红,箭身肉眼可见的化成半液态,还好月饼力道足够,在即将彻底融化之际,击中了“地”字。
我的心几乎提到嗓子眼,目不转睛地盯着石门。然而,几秒钟过去了,想象中“火焰停止,石门打开”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只剩银箭完全融成金属汁液,圆圆一坨黏在石门上。
判断错了!我被自己的想法误导了。
衣服沾着银沙极少的边角开始冒着烟,呈现出焦黑色。周遭的火势更加凶猛,已经有火苗能燎到皮肤,银沙仅剩薄薄一层,就快失效了。
我狠劲上来了,心说哪怕今天就是被烧死在这里,也要把密码破解出来。
当下顾不得全身那种被火灼烧的极度痛楚,重新思考图文的含义。
月饼受伤比我重,又大量失血,踉踉跄跄勉强站着,仍然面带微笑,给予我最坚定的信心:“南瓜,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别说话!你放心!就是我死,也要让你活着出去。”我近乎嘶吼,眼睛赤红地盯着图文。那张简陋的图和十二个文字,像是有了生命,在眼前不停穿梭,排列组合,形成各种推测。
“就算真破解不了,过几天还有‘我们’来这里。”月饼已经支持不住了,立身火焰中,脸色却苍白可怕,眼神开始迷离,嘴唇裂出数道血口,这是严重脱水的表现,“或许,咱们应该留下线索。前人开路,后人好走。然后再‘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没心思搭理月饼给我放松心情的玩笑话,脑子都快想炸了,得出了无数种经不起推敲的可能。
突然,我怔住了,默念着月饼那句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隐隐觉得这句话与图文有什么关联。
这首诗是明朝名将于谦所做《石灰吟》,以前两句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以石灰自喻,抒发坚强不屈,洁身自好,面对绝境也奋战到底的精神。
放到此情此景,到也算是应景儿。可是,和图文的关联在哪里?
我几乎把那些字印在眼睛里了,逐个逐个狠狠瞪着,嘴里不断重复着《石灰吟》。
就在那一霎那,我终于豁然开朗!
诗!诗词!这件事由崔护的《题都护南庄》而起,一路抵达此处,均是诗词赋为线索,那么最后的开启石门密码,是否也是某一首诗?
思路一打开,颇有些迷宫找到正确道路的清晰——十二个字,由上及下共八行。按照上下文字的方位对应,一行共七个字。
我全身燥热起来,这倒不是烈火袭身的烫热,而是一种探明真相的兴奋!
这是一首八句唐诗!
那就再简单不过了!唐诗三百首,我小学的时候,就滚瓜乱熟。而且经常和同学做填字游戏,就是把一首诗摘出几个字,由此写出整首诗。
再看那副画,结合这些文字,我终于明白了,心里暗骂一句:这也太坑了吧!这么好的意境,居然画成了这个德行!
同时,我也想到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