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咬了咬下唇,有些不甘,又有些无力,纵她有青云之志又如何,区区商户出身,自家妈妈和哥哥又都不是精明省心的主儿,进宫绝不是一个好选择。如今之计,只有趁着借住在贾府的时候,讨得老太太的喜爱,才能对自己多些助益。无奈的叹息了一声,慢慢合眼睡去。
接下来一段日子的相处,贾母细细的观察了薛宝钗,从前在现代看电视剧时,始终对薛宝钗偷听丫鬟说话被发现了,却拿林黛玉当挡箭牌的事情耿耿于怀,觉得这是个工于心计的人。然而,真实面对她的时候,贾母就觉得这不过就是一个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的孩子罢了。
想想十二三岁的姑娘们,日日聚在一处,嬉笑怒骂都是很正常的事,外人用好坏来分析她们,可谁又知道她们的感情到底怎么样呢?闺蜜在一起相处不也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么?这些和原著中王夫人、王熙凤她们犯下的事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蚂蚁见大象了!
贾母穿越了几世,多是做长辈的,看待这些小姑娘的小心计也就多了许多包容,只要不是心存恶意的,她都愿意花点力气教导一下,好歹也是当过太后的人,调^教出来的姑娘自然差不了。贾母让宝钗和几位姑娘一起上课,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让身边的许嬷嬷得空的时候指点一下宝钗的规矩,教她些理家和后宅之事。
薛姨妈信任王夫人,对贾母的安排总是疑神疑鬼的,怕薛宝钗吃了暗亏。然宝钗心思细腻,在贾府住了一段时间,足够让她明白,王夫人现在就是个透明人罢了。嫁给宝玉和嫁给其他五品官之子并无区别,贾母也不会为着这个来算计她。
所以她心存感激,学什么都十分用心,几个聪慧的姑娘相处久了,感情也如亲姐妹一般,日后各自出嫁后,互帮互助,倒是没枉费了幼时的情谊。
那薛蟠在贾府的日子过得憋闷,去家学里也没意思得紧,便寻了个借口自己出去租了小宅子住,结交了一票狐朋狗友,只管花天酒地,丝毫不顾家里的生意。
有这种哥哥势必会拖累宝钗的名声,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薛蟠性格已定,欺男霸女、为非作歹、毫无顾忌,宝钗再怎么恨铁不成钢,也还是对哥哥有感情的,不会随便处理了他。
贾母伸手帮了宝钗一把,给她相看了一个进士出身的七品官,家境有些差,也没多大后台,而宝钗嫁妆丰厚,品性又不错,倒算得上相称。薛姨妈有些不满意,但她自己没有门路,往外透话也没人应她,王夫人又帮不上忙,最后只好同意了。
先给两人订了亲,打算等宝钗满十五岁再成亲。为了两家订亲之事,薛姨妈选了个好位置买下一处五进的宅院,大肆装修了一番,便带着宝钗和薛蟠搬了进去。贾母送了一份贺礼,就撂开了手,以后的日子就得看薛家自己的了,斗米恩升米仇,她可不会给自己找事儿干。
由于贾母的阻拦,宝玉和贾琏、贾环一样,极少见到几位姐妹,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了,再加上拨给他的几个丫鬟都是从落败家族买回来的小姐,往日也是读过书、习过字的,又有些娇小姐的小性子,正是贾宝玉最爱的类型,每日里红袖添香倒也自在快活。
宝玉这几年被贾政督促着读书,成绩不错。贾母请了两个极为严厉的先生教导他,他没有在脂粉堆里长大,性子也正常了许多,虽还是喜欢伤春悲秋,怜惜女子,但却不再说什么“国贼禄蠹”、“一见女儿便清爽”的话了,贾母并不指望他将来有什么成就,为官行商都不合适,他只要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富贵闲人,不要给家族惹祸就好了。
这日,贾母收到了林如海的来信,信中说道,皇上已允了林如海回京述职,这次很可能会留在京城任职。这三年因着贾母不时的随黛玉的书信送去些养生丹,林如海的身子骨是一天比一天好,如今看着已与旁人无异。只是续弦之事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也就没接黛玉回去。
此次进京,续弦之人也可多些选择,又有贾母帮着打听相看,想是能寻到一个合心意的。黛玉在贾府长大,又有宫中的嬷嬷从小教养,名声很好。新妇入门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只要是个知理懂事的,必会明白,她养着黛玉两年,再为黛玉相看个好人家,日后也是她儿子的助力。如此方能家和万事兴。
黛玉得知父亲进京的消息,趴在贾母怀里哭了一顿。自从有了嬷嬷教导,黛玉已经渐渐改了爱哭的毛病,人也坚强了起来,管家理事都很爽利。只是想起久未相见的父亲还是心酸难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