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想找原因?还是要看国内!事实证明,英雄总是正确!
剑桥市北郊核反应堆实验发生的事故,引起了国际学术以及舆论的重大关注。
连续一个星期,国际到处都是相关的报道。
国内的报道也有很多,还持续占领了几个热度版面,主要是因为事故确实非常重大,而且是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没有影响到基地外的区域,实验基地内部也发生了不小的伤亡,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同时,事故还和一个非常有名的高校联系在一起--麻省理工。
丹尼斯-怀特的团队是属于麻省理工的研究组,他是麻省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在国际托卡马克核反应堆研究领域非常有名气。
麻省理工,实在太著名了,简直就是自带热度。
哈佛大学也登上了新闻版面,因为这所国际著名的高校也同样地处剑桥市。
国际舆论重点讨论的是事故本身,以及相关联的内容,比如,事故伤亡、救助情况、项目组所属的大学、后续影响等等。
国际学术界,或者说科学界,讨论的就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了。
科学研究中发生事故并不奇怪。
核子组织进行混乱力场实验发生的事故,比这一次更加严重,但其影响力却赶不上这次,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做的是混乱力场实验,而前面还有费米实验室的事故。
低温核聚变实验,发生事故就让科学界震动了。
科学界普遍认为,低温核聚变的研究不会有风险,绝大部分从事研究或者是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都这么看。
蒂斯戈-约翰逊、乔-德尼尔是这样。
泰勒-威尔逊、丹尼斯-怀特也是这样。
四个人中,蒂斯戈-约翰逊、乔-德尼尔代表从事新物理方向基础实验和理论的学者。
泰勒-威尔逊,丹尼斯-怀特,则代表从事聚变物理研究方向的学者。
其他领域的学者也是如此。
只要对于核聚变反应有了解,对于托卡马克装置有了解的学者,都认为低温核聚变的研究并没有风险,因为核聚变在‘低于一亿摄氏度’环境下,能够维持就已经相当惊人了,怎么可能爆发出现事故呢?
比如,一个材料常温环境无法点燃,而研究就是怎么在常温环境下使其持续燃烧。
结果实验中却引起了大火?
这个结果颠覆了认知!
科学家也就不断的讨论着,“低温核聚变实验出现了事故,看起来像是爆炸?怎么发生的?难道是设备爆炸吗?”
“应该不是,设备爆炸早就出调查结果了,而且也出现这么剧烈的情况。”
“据说是进行新的实验,他们在氘氚材料中添加了新的元素,然后就发生了爆炸。”
“应该不会有化学反应吧?”
“有化学反应,也不可能出现爆炸,几千万摄氏度的环境下,原子都已经离子化,分子键直接断裂了。”
“应该就是新的实验研发的……”
在学术界的讨论中,一句话也跟着流传开来--新物理方向每一项实验都是安全风险的。
这是张硕说过的话。
张硕和许多人说过类似的话,绝大部分人都并不在意,因为他们下意识的认为混乱力场实验才会发生事故,再拓展也是有剧烈反应的研究。
比如,离子对空武器。
这样的研究肯定会存在安全隐患,但绝大部分学者是没有机会参与的,想了解一些原理信息都不可能。
低温核聚变的研究出现了事故,就证明牵扯到新物的实验都存在安全风险。
低温核聚变有风险,因此推断引力技术实验也可能有风险,只不过还没有有团队能达成‘凑巧引发剧烈’反应的实验而已。
……
新发生的实验事故,让很多学者都是心有戚戚。
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唯一知道的是,很可能和全新的实验内容有关,也就是在氘氚原料中加入了汞、硫两种元素,更深层次的原理,就不是调查组能解决的了。
事故发生,必定会有人来担责。
丹尼斯-怀特、泰勒-威尔逊都被限制出行,还要连续接受几个部门调查官的问询。
丹尼斯-怀特必定会是担责的人,因为他是项目的直接负责人。
他个人情绪有些不稳定。
每当想到因此而离开的同事,他的心里就非常的痛苦和悔恨。
接受调查的时候,他说明了一切信息,也说明实验前泰勒-威尔逊的担心,“这和泰勒无关。”
“他之前就建议我要一步步来,先弄懂为什么添加汞元素后,反应会在3800万摄氏度位置上持续十几秒,而不是快速下降。”
“我们的想法不同。”
“我觉得一切都很安全,实验不会有什么问题,最多就是没有发现而已。”
“我是boss,实验当然要听我的……”
丹尼斯-怀特的说法还是被认同的,也让几个调查官以及能源部的人高看了泰勒一眼,实际上他们也理解丹尼斯-怀特的想法,尤其是那些对于新物理方向研究有了解的人。
新物理,是全新的科学领域,底层理论严重不足,实验就需要一点点的去尝试。
如果新的尝试让研究有进展,而不是发生了事故,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丹尼斯-怀特的做法没有大问题,只不过他的运气很不好。
现在发生了事故,就是最坏的结果,丹尼斯-怀特本人愿意站出来担责,他个人的科研生涯也会就此终结。
这也是唯一的影响了。
不管事故再重大,也只是科学研究造成的,即便中途出现决策错误导致发生事故,也牵扯不到其他的责任。
一周后,调查组发布了结果。
调查结果和学术界预想的差不多,就是新实验设计导致的事故,里面蕴含着未知的科学原理。
调查结果发布出去以后,马上就有大量的记者来到国内进行采访。
新物理、新的科学领域,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国内才更有权威。
不少记者都来到了大型强子对撞实验基地。
他们纷纷要求对学者进行采访,有的还希望能采访到张硕。
这次张硕出面了。
采访地点被安排在商业区外围的一个空地,张硕面对一大堆摄像机镜头,说起了自己对于事故的看法,“新物理方向,任何实验研究都可能有风险。”
“这是因为理论不足。”
“在任何一项实验,都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有一些实验数据不可控。”
“同样的实验、同样的磁场、同样的参数,有一些实验数据浮动特别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