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第242章 小研究?可控核聚变的新方向!(2 / 2)

全世界范围来说,只有张硕团队测定到了引力信号,他们真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其发布的实验数据也能够指导其他团队、研究机构的实验方向。其他收到做报告的还包括科学院超导实验室、量子物理研究所,他们的研究就和实验支持设备技术有关系了。

比如,科学院超导实验室,为混乱力场以及离子态物质控制,提供了超高电磁场发生装置。

量子物理研究所,则是和高能所混乱力场研究组合作,针对超子衰变过程中的量子现象,做出了一定的实验测定。

这些数据也能给混乱力场的研究提供支持。

等等。

除了费米实验室以外,其他做实验报告都是国内机构和团队。

这是因为国际上很多知名机构都否定了源点论,自然也就不会受到会议邀请了。

张硕连续听了几个报告,随后就返回了源点论研究中心。

源点论研究中心已经分出了几个厅,专门用来做理论报告,评审团队也邀请了一些顶尖学者。

评审团队中也有一些年轻人的身影,比如,理论办公室的郭华、刘明昆。

郭华、刘明昆,都是30多岁的年纪,相对还是很年轻的,但作为源点论研究方向的评审已经足够了。

这主要是因为新物理方向研究的人很少。

都是顶尖的学者,从事的都是粒子标准模型、弦理论或是量子物理的研究。

源点论,根本找不到人。

任何的学术领域,都可以用‘跨行如隔山’来形容,非源点论方向的学者,去做源点论方向理论的评审就不适合了。

研究的评审必须对于理论基础非常精通,并且有一定的拓展性研究成果。

几个年轻评审中也出现了一个白人身影,名字叫邓恩-博莱,是一名来自法国里昂的理论物理学家。

在最终发布基础力关系框架时,邓恩-博莱就开始从事基础力关系的理论研究,还发表了好几篇不错的研究成果。

他以基础力关系解释了量子边缘现象。

张硕也读过邓恩-博莱的论文,并对其中的数学解析,以及关系性解释内容非常赞叹。

在返回理论中心以后,张硕马上就投入到评审工作中。

这次会议上做报告的顶尖学者也有不少人,包括高能所理论物理研究办公室的严明。

在国内的理论物理领域,严明的名气还是很大的,只不过他研究的是弦理论,放在源点论领域,可以算是个转行的新人。

不过严明的水平非常高,他所准备的研究,有一大堆的数学逻辑分析内容还是很精彩的。

张硕作为评审也听的很认真,他对于严明的研究也很赞叹,并在报告结束后,给了很高的评价。

这是因为严明的数学逻辑研究,让系统任务提升了不少进度。

张硕认真听报告的目的也在于此,他希望一些新的研究能带来灵感才能够继续提升任务进度。

‘电磁力和强力的理论关联’提升还是不大,进度只有百分之47,主要还是因为研究难度太高。

‘可转化为应用技术的电磁力、引力关系模型近似求解’,研究难度相对低一些,而且是一项循环任务,进度已经达到了‘67%’。

“会议结束以后,又能找到全新的‘应用解组’。”

“到时候,又是对应的引力技术,也许需求会更低、制造的引力强度更高?”

“以此研究出的引力飞行器,或许会变得非常灵活……”

张硕对此还是很期待的。

……

会议进行第三天的上午,是张硕的报告时间。

很多学者已经非常期待了。

张硕的报告被安排在理论中心最大的一间报告厅,厅内有三百多个座位。

报告厅是可以随意进出的。

很多人都担心找不到座位,干脆很早就来占座,并开始讨论张硕的研究报告。

《核聚变中强力、电磁力协同和反应关联》。

这是公开的报告标题。

“这应该是以基础力关系,对核聚变反应的解析?”

“看起来像是,张硕教授不是说过,基础力关系解析其他现象,是源点论研究的主要理论方向?”

“他自己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真是期待啊!”

“如果能以全新的角度去解析核聚变现象,是不是就能够支持全新的实验方式?”

“这对于推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很多人讨论起可控核聚变理论和技术问题,有人还觉得张硕是准备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

在众多的讨论声中,张硕来到了会场走上了讲台,面对台下露出了礼貌的微笑。

随后,就正式进入报告中。

报告厅的投屏已经展示了标题--《核聚变中强力、电磁力协同和反应关联》。

这一个c级难度的理论研究,也是专门为会议报告准备的,主体内容是阐述电磁力、强力在核聚变反应中的作用描述。

张硕从开始做介绍,一直到讲解数学逻辑,费了大概有十几分钟,和其他人想的一样,报告主体内容就是以阐述两个力和核聚变反应的理论关联。

但随后一段话,顿时让会场安静下来,“其存在的共通性,一直在影响核聚变反应。”

“从刚才的结论,也就是3、7,联系在一起可以发现,当电磁力、强力处在共同性范围时,会制造出混乱力场。”

“以此,强力效果会受到限制,粒子活跃性以及反应速度进行干扰,你就会直接影响到反应。”

“每一个磁场强的数值,都会有一个对应的共通性强力范围,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某种特定的磁场强度变化,就可以影响核聚变反应的速率?”

“从理论上是说得通的,我认为,也是具有实验的可行性!”

话音一路,会场顿时变得嘈杂起来。

张硕只是阐述一种可能性,也就是通过磁场强度变化的调节,来对于核聚变反应速率进行控制。

但是,其意义非常重大。

根本不需要什么托卡马克装置,就直接可以通过不断变化的磁场,来稳定性控制核聚变反应速率。

如果研究是正确的,岂不就代表一种全新的核聚变反应控制方式,也是一种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方法新方式。

托卡马克装置控制核聚变,现有的技术支持下,似乎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即便有研究成果也是非常小的。

新方向……

也许就可行呢?

到时候,人类岂不是就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