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第129章 水木之行!张硕:如何把大象关进冰箱里?(2 / 2)

邱成文和张硕握手,笑着解释道,“老胳膊老腿的走不动了。”

“我已经很荣幸了。”

张硕笑着点了下头,就和邱成文一起朝着数学科学中心走去。

他们边走边说。

邱成文说起了ns方程的研究,“《美国数学会杂志》和《数学新进展》的几篇论文,是一起完成的吧?”

“对,是一起完成的,都是一个研究。”张硕解释道,“我有个同事,叫孙兴利,他说我还没投过《美国数学会杂志》,就把一篇论文发了过去,剩下两篇投给了《数学新进展》。”

邱成文说起了成果发布经验,“这种大型的研究,最好还是先发给有影响力的机构,然后去机构做报告。”

“有了大型机构的肯定,各个学术期刊会争着约稿,也就不会有审稿问题了。”

张硕笑道,“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感觉很麻烦,还要特别跑一趟,干脆就分开发了。”

他补充道,“论文理解起来难度也不高,评审应该不是问题。”

“你还是自信啊!”

邱成文赞叹地说道,“一个研究分成三篇论文发,都能快速通过,这可不是轻易能做到的。”

大型的数学研究,一般还是先在机构做报告,做了报告以后,相关的机构就会对世界公布,论文没有发布之前就已经很有影响力。

比如,费马猜想的证明。

安德鲁-怀尔斯完成了研究后,马上就投稿给牛顿研究院,然后到牛顿研究院作报告。

邱成文之所以说张硕自信,是因为这种大型的研究很容易出问题,可能只是中途证明的一个小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在大型的机构做了报告以后,就能够确保研究的正确性。

安德鲁-怀尔斯的费马猜想证明就是如此,他第一次作报告之后出现了几个小问题,后来又了很长时间修改才完善了证明。

如果是上来投稿给学术期刊,论文评审都会是个大问题,就根本不可能被接收。

当然,费马猜想证明还有一个大问题是难度太高。

证明过程想理解已经不是不容易,而是非常困难。

所以常规审稿根本不可能通过。

邱成文继续道,“你这个研究非常了不起呀,我看了后续两篇,包括转化拆分,包括离散法,都会让计算量大大降低,而且会提高数值法的准确度。”

“以后ns方程数值法会更简化,设计出对应的程序,也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数值模拟。”

“这个研究的应用价值太高了!”

原来的dns方法只能进行短暂的模拟,比如说气动力高压模拟计算,只会模拟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的状态。

因为计算量非常庞大,模拟的时间就会非常地短暂。

张硕的研究让模拟时间大大提升,而且还提升了准确度,能够让气动力系统直接升级。

在其他应用方向上,效果也同样非常突出。

比如,天气预测。

天气预测一般采用的是统计学原理,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天气预报。

这种方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利用概率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实际上,想要更准确地进行天气预测,就要采用数值天气预测,也就是在建立初始和边界条件性,基于大气的实际情况,通过高速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求解天气演变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

后者使用的很少,最主要是计算量太过于庞大,而且会产生混沌理论问题,也就是预测的方向并不准确,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才会用到。

张硕的研究有望让数值天气预测成为常规手段,而且计算得会更加的准确。

以后的天气预报就会更加精准。

等等。

除了气动力以及天气预测以外,其他的工程应用也有很多,各类用到ns方程数值计算的应用工程都将会受益。

邱成文一行人陪同张硕参观了数学科学中心,随后又到水木大学校园逛了逛,终点是大学西侧的食堂。

两人一路走、一路说。

等进了食堂找个圆桌坐下来,忽然有个教授问了一个问题,“张硕教授,能不能说说,伱是怎么做得研究?”

“我的意思是说,一年内完成那么多最顶尖的研究。”

其他人顿时都看了过来。

邱成文也一样。

张硕做研究的速度太快了,发论文的速度也太快了,只是在数学领域,他一年内就发了七篇数学顶刊论文,其中有五篇都是自己的研究,有两篇是其和其他人合作的研究,研究领域覆盖计算数学、偏微分方程以及数论。

这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邱成文都感觉非常惊讶,他年轻的时候也很天才,但绝对达不到这种程度。

张硕仔细想了想,开口道,“我做研究一般是先找准方向,确定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群人听着,点头。

“然后,就开始专注于研究本身,中途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就完成了研究……”

“再然后,就可以做总结、写论文,准备投稿了。”

他说完思索的点了点头,仿佛是确定自己说得没有问题。

其他人都愣住了。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脑筋急转弯——如何把大象关进冰箱里?

问题是……

塞不进去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