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平常,遇到武曌这样说话,被她责问的人必定心惊胆战,只能战战兢兢的向她请罪。
但来俊臣今日心中早就将说辞准备充分,自然十分坦然。
“陛下,臣之所以举荐秦佾,实在因为此子虽然年少,却才华横溢。”
“不仅如此,刚才魏大人提到朝廷的规矩法度。”
“这个秦佾还与国有功,臣认为赏罚分明,才能最能彰显国朝的规矩法度森严。”
“因此,今日臣才斗胆为国举贤,向陛下推荐其担任招谏司主事一职。”
“与国有功?”张柬之顿时冷笑连连。
“一个弱冠少年,老夫倒是不信,他能为国立下何功?”
来俊臣看到张柬之、魏元忠终于落入了自己的圈套,心中自然是暗喜不已。
他今天推荐秦佾,原本就有一箭双雕的算计在内。
来俊臣刚才之所以言辞闪烁,不肯将秦佾的事情和盘托出,就是为了给那两个老匹夫挖个陷阱。
让他们不顾一切的跳出来攻击自己,最终证明自己在秦佾一事上洁身自好,而他们却因出言不慎失去武曌的信任。
得偿所愿的来俊臣便不再东拉西扯,将秦佾在背后指导魏献,将最近震惊长安的连续杀人案破获一事,原原本本的向武曌汇报了一遍。
“哦?”武曌听到来俊臣的一番说辞也来了兴趣。
这个案子本来就是蹊跷诡异,即便是万年县司法县尉李元紘、不良人魏昶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吏都险些被误导,过程讲起来自然是一波三折。
而来俊臣又具备巧舌如簧的能耐,原来那些捕风捉影的事情都能被他说的惟妙惟肖。
所以在讲起这个案子的时候,再加上他演绎,简直是活灵活现,如传奇小说一般引人入胜。
等到来俊臣将秦佾让魏献带人暗中埋伏在苏宏晖附近,最终逼得契丹刺客自杀之后,在场的众人心中的惊诧许久才平息下去。
“如此说来,这个小子还是个破案的天才?”
等到武曌从回味中醒悟过来,已经许久没有夸赞过人的她,竟然也露出一丝赞许的神色。
“那将他放在匦使院,倒也是人尽其才。”
看到武曌就要首肯此事,原本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武三思忽然上前一步。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武三思的父亲武元庆,本是武曌同父异母的兄长。
他们的父亲武士彟,原本只是一个木材商人。
在高祖皇帝起兵之后,由于他倾尽家财资助李渊,因此在李唐开国之后,成了工部尚书。
武元庆自幼便跟随武士彟打理生意,自然沾染了一身商贾之气。
武三思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也学会了商人唯利是图,趋利避害的本事。
所以自从他被武曌封为梁王,并引为朝廷肱骨之后,对圣皇陛下自然是耳提面命,从来没有违背过武曌的意志。
因此这一次他忽然出言阻止武曌,连高坐在御座之上的圣皇在内,甘露殿内的众人脸上都露出错愕的神情。
然而武三思也是心中无奈,因此他此时已经知道秦佾的身份了。
那一日武崇烈兄弟三人从崇仁坊灰溜溜的回来之后,第二日来俊臣便参他们二人了一个无兵符提兵,纵兵在市井行凶之罪。
武崇训、武崇烈都被武曌罚了禁足三个月的结果,武继植更是被虢夺了右卫将军的差事。
武三思在这个时候终于想起来,这个秦佾便是那日因为调戏自家贵女,因此才触怒了了武崇烈等人的罪魁祸首。
又因为来俊臣竟然适逢其会的赶到了秦府门口,事后武三思反复思量之后,甚至猜测这是来俊臣与秦佾事先计划好的阴谋。
武曌被武三思打断,面色不虞的看了他一眼,声音中带着些许的冷冽。
“梁王,你有何事要向朕禀报啊?”
武三思此刻是真想告诉圣皇陛下,秦佾这个小贼是个登徒子,他他娘的调戏过你的侄孙女,所以万万不能委以重任。
但这件事武三思能说吗?
答案是否定的。
毕竟那一天秦佾先是被武崇烈的手下打破了脑袋,人都被抬回秦府了,他的三个儿子还不依不饶的带兵跑去行凶。
圣皇好不容易快要将此事忘在脑后了,他要是再拉扯出来,恐怕又会惹得陛下不快。
但如果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让秦佾成为一司的七品主事,武三思的确有些心有不甘。
武三思脑子飞快的运转起来,忽然之间,让他想到了一个主意。
“陛下,臣刚才听到来院正所说,秦佾果然是个推理破案的高手。”
“然而招谏司,却是网罗天下雄文的地方。”
“臣只是担心,那个叫秦佾的小子才学不足,无法承担招谏司的差事。”
“臣觉得,秦佾既然擅长推理破案,不如就让其去伸冤司,给魏主事做个助手即可。”
“至于招谏司的主事,臣觉得还是需要寻一个如贺知章主事一样的人,方能不负朝廷的重托。”
武三思的这一番话,说的有礼有节。
他所担心的事情,也不无道理。
不仅甘露殿其他众人微微点头,就连武曌的脸上也露出赞许之色。
就在这时,忽然如泥塑一般一言不发的狄仁杰,却忽然上前一步。
“启禀陛下,臣以为,梁王殿下所言大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