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秦佾也不是凭着信口胡说,就能说中王无择与公孙娘子二人的身份。
如果说当他听说张玄遇遇害的时候,心中只是有一些猜测的话。
那么等到秦佾知道了第二个受害者是曹仁师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七八分的把握。
直到王无择刚才自己承认,他们想要刺杀的第三个人是苏宏晖的时候,秦佾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而王无择又是匦使院的别驾司马,肯定知道是魏献见过秦佾之后,匦使院才协同万年县一起,对苏宏晖的府邸实施了保护。
凶手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对他进行刺杀,因此秦佾才笃定的说出了王无择的身份。
至于秦佾为什么会通过这些蛛丝马迹确定王无择的凶手身份?
那是因为被王无择所针对的这三个人,全都参与了东硖石谷之战。
一年之前,契丹可汗孙万荣,忽然之间起兵反叛武周。
武曌命建安王武攸宜、清边道总管王孝杰、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左羽林卫将军的二十八将,起兵十万前往征讨。
然而等到大军行至东硖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的时候,孙万荣以一万老弱残军作为诱饵,想要诱使唐军深入东硖石谷。
武攸宜好大喜功,以为契丹人不懈一击,便命王孝杰率领三万精锐,作为前军全力追击溃敌。
王孝杰疑心有诈,但再三向武攸宜劝说无果之后,又将自己所带的兵马分为两部。
由自己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入谷追击,命苏宏晖率剩余两万五千人作为后卫。
然而当王孝杰刚一进入东硖石谷之后,便遭遇了契丹将领李尽忠率领契丹大军的埋伏。
可王孝杰身经百战,对此浑然不惧,身先士卒与李尽忠所部厮杀起来。
原本双方胶着之下,苏宏晖若是率领后卫大军掩杀过去,契丹叛军一定会被击败。
但苏宏晖临时怯战,竟带着后卫退出十里之外,眼睁睁看着王孝杰陷入重围。
这期间王孝杰也派出数队斥候,分别向率领左军的张玄遇、率领右军的曹仁师求援。
可他们二人都以未得到武攸宜的将令,不敢私自出兵为由,眼睁睁看着谷内五千唐军被契丹人屠戮殆尽。
王无择看到败局已定,想要护送王孝杰逃出东硖石谷。
然而王孝杰的战马因为脱力,不慎跌入悬崖,这位为了武周朝东征西讨的大将军王孝杰,最终落了一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王无择逃出来后,武曌为了抚慰他,给他了个正四品的匦使院司马一职。
可秦佾知道,王孝杰的对于那几个袖手旁观的将军,心中必定是恨之入骨。
再结合东硖石谷之战就发生在去年的三月,因此当日他与魏献打赌的时候,就猜到若此案的凶手真是王无择,他必定会选在王孝杰忌日的时候动手。
所以才敢做出凶手在一个月之内必定还会动手判断。
至于公孙娘子的身份,那可就太好猜了。
裴旻一生就收了她和王无择两个徒弟,她既然管王无择叫师弟,公孙娘子的身份自然就是呼之欲出。
公孙娘子率先反应过来,她将手伸进怀中,对王无择恨恨的说道。
“师弟,这小贼牙尖嘴利,你莫要被他用话蒙蔽了。”
“你管他怎么知道咱们的事情,不如就按着之前的法子弄死他。”
“管他是不是心思机敏,就让他去阴曹地府向阎王爷巧舌如簧去吧。”
“不,我不选,”秦佾冲着公孙娘子摆了摆手,“无论你怎么威胁我,我都不会选,因为两个瓶子中都是毒药。”
“要不然你们就用弩箭射死我,若真是这样,有狄公与万年县那些干吏过问此案,你们的秘密很快会被公之于众。”
“你”
公孙娘子再次震惊了,她如同看见鬼一样看着秦佾。
“你是妖怪吗,你怎么知道我要让你做什么?”
秦佾转头看着公孙娘子,忽然咧开嘴做出一个鬼脸。
就听‘叮当’两声,公孙娘子手中的瓷瓶掉在地上。
小样,跟我斗!秦佾在心中暗笑了一声。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将这个案子的整个过程想的一清二楚。
由于张玄遇、曹仁师、苏宏晖和武攸宜等人,都参与过东硖石谷一战。
若是他们几人接连死于非命,负责侦破此案的官吏很容易就会将目光盯在王无择的身上。
毕竟他与这些人之间,有着杀父的血海深仇。
于是王无择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每次都会拿出两个瓷瓶,用弩箭逼迫对方从中选一个,然后将里面的东西服下。
为了确保对方选的一定会死,所以两个瓷瓶中装的都是毒药。
然后,他又告诉受害者,你选剩下的那个瓶子,我会与你一同将里面的药物服下。
其实受害者不知道的是,在这之前,王无择就已经服下的解药。
受害者便会相信两个瓷瓶之中,总有一个里面放的不是毒药。
与其被对方用弩箭当场射杀,还不如选一个瓷瓶,这样还有五成能够活命的几率。
这样一来,在侦破案件的官吏看来,死者是自愿服毒自杀的。
并且王无择与公孙娘子相互配合,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作案,又让这个案子变得十分诡异。
所以,办案的人即便怀疑死者不是自杀,大多会将注意力放在对作案手法的研究上面,很容易便会忽略死者之间相互的关联关系。
就在秦佾终于想明白了这个案子的前因后果之时,公孙娘子终于把心一横,咬牙切齿的盯着秦佾说了一句。
“师弟,这小贼绝不能留,今日先将他杀了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