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做皇上

第437节:50秦淮河畔(1 / 2)

秦淮河畔。(小说1314最新章节首发)几个衣着阔绰的公子哥儿正兴致勃勃地喝着酒,欣赏着这十里河畔难得的韵味和风情的同时等着这里的最红的歌妓上来。虽然他们显得极其随意,但是其中一个面目英俊的青色衣衫的年轻男子的眉宇间还是隐隐约约中可见一丝忧色。

此人不是别人,他就是当日亲自到徽州城外迎接我的方腊的侄子方杰。这次他之所以没有和老子在徽州碰面,那是因为他在老子来之前就奉方腊的圣谕前来争夺这千古名城——金陵了。对于方腊的这一决定,说实话,方杰可是极不赞同的。至于理由吗,那可真是太多了。比如,这金陵城乃是几朝古都,人杰地灵不说,就是她自身蕴含的风韵和文化都让人凭空生出一种顶礼膜拜的感觉来。如此一个圣地,可是自己却要兴起刀兵之祸,自己原本乃是一介斯文,现在却要做这辣手摧花的罪人,每每想到这里,这方杰的心里就颇不是滋味儿。

今夜,他带着自己几个亲信来此,一方面固然是消遣作乐,而另一方面则是从这秦淮河畔好好查看一下这金陵城的全貌,以便不日他们攻打时好做好必要的准备。

现在,看着眼前的人声鼎沸,再看看星光下的点点画舫,方杰的心里一时间不禁也有些沉醉起来。自己这脚下就是名动天下的秦淮河啊。自己虽然迫不得已随着自己的叔叔起兵造反,可是自己毕竟还是读了几年圣贤书的啊。对于这秦淮河,自己虽然是第一次谋面,但是却已经神交已久了。

眼前的这秦淮河,这可是金陵的第一大河。据自己所读的古书,这秦淮河古称为淮水,本名“龙藏浦”。相传当年秦始皇在东巡时,路过金陵时,偶然望见这金陵上空紫气升腾,秦始皇便以为是王者之气,于是便下令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朝时所开,故取名为“秦淮”。秦淮河从东吴以来一直都是繁华之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前朝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也曾有人写下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句子,这也可以从侧面显现这昔日繁华的秦淮河逐渐趋向了衰落。

想到这里,方杰不禁叹了一口气。虽然这秦淮河一度衰落,可是等到本朝太祖皇帝陈桥兵变以来,因为重文轻武的国策的推动,这秦淮河便在一帮所谓的文人雅士的提议下,逐渐重新复苏,经过几个皇帝的孜孜不倦的建设,这秦淮河终于再次成为了江南的文化和艺术中心。这里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要说这秦淮风光啊,方杰不禁心里暗暗自道,还真是以这灯船最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灯船为快。这不,现在的灯船已经逐渐改成了雕梁画柱的巨型画舫了。

看着这秦淮河畔的熙熙攘攘,方杰忽然想道了自己以前读书时读过的句子“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这话说的可真是一点都没有错,这秦淮河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优势,虽历经无数沧桑,但是随着古往今来,星移斗转,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中,号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依旧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

想道今日自己随同这几位亲信的游玩之路,方杰的眼前就不由自主地出现了一副韵味无穷的秦淮河风光带。这条如玉石般的绸带上,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可是囊括了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在内的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极富魅力。自己虽说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可是却好像已经来到过这里无数次了。

喝了一口这里的香茗,方杰的心情不由的愈加放松起来,可是旋即却是一种更甚的沉重。如此美景,如此美色,真的就要在自己的手里生灵涂炭而毁之一旦吗?

想道今日自己走过的乌衣巷,方杰的眼睛里忽然一阵潮湿。要说这乌衣巷可是出了不少名人啊。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和画家顾恺之的故事至今仍旧流传甚广而脍炙人口。尤其是这里面的王献之迎接其美妾桃叶的那个渡口,更是给秦淮河这里带来了无数的爱的温情和颜色。特别是王献之作的那首《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更是让自己感慨这文人雅士的别样情怀。正是因为这种文人士子的情怀,从南朝开始,这秦淮河两岸便出现了酒家林立、商船昼夜往来的景色。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里才逐渐有了许多歌女寄身其中,看着她们轻歌曼舞的姿态,耳朵里听着丝竹的飘缈,眼前则是一片灯红酒绿,无数的文人才子流连其间而不能自拔,从此这里便是一片金粉风月了。

可是,自古以来,除了这阳春白雪,更多的却也是王朝更迭。正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世间这芸芸众生中总是不乏那些所谓的雄心壮志的人,自然他们渴望征战沙场,自然他们也渴望取而代之,从秦王朝建立的那一天起,这反抗和□□反抗就交织着形成了一副别样的历史画卷。远的就不说了,就说眼前,自己的叔叔方腊不也是抱着这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态度这才举起了造反的大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