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424章 自谋生路(1 / 2)

第424章自谋生路

太阳从山峦后面爬起,清晨第一缕阳光,讲燕京城唤醒。

安静的城镇,很快喧闹了起来。

最近的燕京城,比以往热闹了十倍不止。

才刚蒙蒙亮,街道上就已经挤满了人。

到处都是各种叫卖以及喧嚣的声音。

“馄饨,热乎乎的馄饨。”

“汤饼五文钱一碗喽。”

随着来燕京干活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心思灵动的,纷纷开始做小买卖。

燕京这边工程太多,为了赶进度,不论哪家商会人手都是永远不够用的。

这种情况下,人工的价格自然是节节攀升的。

务工的人有了钱,销上自然也会大方一些。

所以,各种各样的小贩也就应运而生。

整个城市,都充满了鲜活的气息。

赵大也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此时的他,正在一群人的注视下,在一个卖汤饼的摊子上吃饭。

之所以被这么多人围观。

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赵大这个家伙,实在是太能吃了。

现在的小商贩,可都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毕竟,能来他们这里吃饭的,也基本都是赵大这样出苦力的。

味道可以稍微差一些,可如果量不足吃不饱,那可没有人来他们这里吃饭。

周围的人多人,平时也都自诩大肚汉。

即便如此,在这家吃汤饼,最多也就吃个两三碗。

但是这个赵大,现在已经正正吃了六碗汤饼还没有停下的意思。

“我赌十文钱,他最多能吃七碗汤饼。”

“一看你就是第一次见赵大吃饭,这不是明摆着给我们送钱么,我赌十碗。”

“我赌十一碗,据说昨天赵大这家伙干活干到亥时,昨天消耗那么大今天吃的肯定多。”

“胡说呢,这一碗可是一个人的量,再怎么累也不可能多吃那么多,怕不是要撑死人,我也觉得今天是十碗,我压五文钱。”

周围不少凑热闹的,竟然开启的赌局。

他们这些人到也算比较克制,一般也就压个三文五文的。

这些钱换以前,他们肯定舍不得。不过现在燕京这边想找活太容易了,而且不论做什么,赚的钱都不少。

三五文的,也就有很多人不怎么放在心上了。

就在他们下注的功夫,老板已经又给赵大端了三碗面过来。

之后就擦着汗,笑吟吟的看着赵大吃汤饼。

他当然高兴了,赵大今天一个人,恐怕就承包了一大半的营业额。

而且,估计任何一个厨子,看赵大吃饭都会有慢慢的成就感。

实在是太香了。

就见赵大端起一碗汤饼,一边吹气一边用筷子快速搅拌了几下。

等感觉吹的差不多凉了,把碗放到嘴边,筷子迅速扒拉着汤饼。

吸溜,吸溜。

前后不到两个呼吸的时间。

等赵大再把碗放下的时候,那一整晚汤饼,竟然已经消失的干干净净。

哗。

围观赵大的人,同时发出一阵轻声喧哗。

他们不是没见过吃的快的。

大家都是下里巴人,谁在吃饭的时候,也不见得比赵大好多少。

可问题是。

赵大这个家伙,之前已经吃了整整七碗面。

换成是他们,就算没有撑死,现在估计也什么都吃不下去了吧?

赵大一口气又吃了三碗汤饼,随即拍了拍肚皮:“老板再给我来三碗汤饼。”

周围看热闹的人,纷纷惊呼出声。

“还要吃,这家伙究竟能吃多少啊。”

“以前总听人说饭桶饭桶的,今天是真见识到,真正的饭桶是什么样了。”

卖汤饼的老板却没有动,而是犹豫着道:“赵大啊,你真的还能吃下去?别一不小心,把自己的肚皮给撑破了。”

“你要是真不够,我就再送你一碗,就跟平时一样。可别为了所谓的面子硬撑。”

这卖汤饼的老板,显然是怕赵大年轻气盛,被这么多人看着一时来了脾气硬撑。

看热闹的不嫌事大。

有人就戏谑的道:“你这个老板好不晓事,人家愿意吃你就让他吃呗,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还头一次听说,卖吃食的害怕人家吃的。”

赵大摸着肚子哈哈一笑:“大叔你就放心吧,我自己能吃多少我心里有数,可不是为了谁强撑的。”

“我以前啊,从来没有吃饱过。后来到了咱们燕京城,才终于知道吃饱是什么滋味,所以吃的多了点。”

周围人全都无语,你管这叫吃的多了点?

就这饭量。

别说是一般人家,就算是稍微殷实一点的人家,恐怕都能被这个饿死鬼投胎的家伙,给吃穷。

老板仔细端详了赵大一会,见他神色如常,不像是强撑的样子,这才没有在劝。

回到自己的摊位前一阵忙活,很快就又弄出了三碗汤饼。

放到了赵大的眼前。

这一次,不少看赵大吃饭的人都紧张了起来。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们下了注。

赵大没吃一碗面,就有不少下了注的人又是震惊又是郁闷。

震惊于赵大的能吃,郁闷自己输了一顿早饭钱。

终于,赵大吃饱喝足。

放下钱之后,心满意足的离开去上工了。

其他人这才反应该来,自己这边也马上就要开始干活。

三两口吃光了自己点的食物,然后用最快的时间,赶到工地。

这些工地上的活虽然辛苦,但是他们却干的很是高兴。

因为这些工作的收入,比他们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要多的多。

华夏的百姓,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勤劳的人。

只要能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他们去从来都不知道劳累为何物。

可是今天,却不知道怎么回事。

赵大来到一出工地外面的时候,却发现工地大门口,不像以往那样人来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