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485章 京城画贵(2 / 2)

让钱一本自求多福吧,总不能为了一本《金瓶梅》继续搭人进去了。”

何倬又道:“我和雒于仁打算过阵子就辞官,以后纵情山林之间。”

无论如何,不应该因为一点小错误就把新人一棒子打死。

王禹声无奈的说:“我可以熬,但在我观政期结束之前,你是否可以稍微收敛那么一点点?”

王禹声酸溜溜的说:“又是下大棋这一套说辞?

不就是看上了《富春山居图》这幅画吗?直面本心就这么难吗?”

“要不要把这个庶吉士教习的工作,让给你来做?”田学士幽幽的说。

林泰来高深玄奥的说:“正所谓,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总要给人留出一线生机。

中了进士后,王禹声一直在都察院观政实习。

并依靠自己最大的才能,做好外交方面的本职工作。

这次短暂的朝会过后,对很多清流势力人物而言,就是一个不眠之夜。

但眼下这个形势,己方又遭重创士气低落,聚集人手不太容易。

又想了想吴正志、钱一本他们之间的关系,林泰来也有点明白了。

林泰来:“.”

他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调出京师,过两三年,等事情淡化了,再重新把他调回来就是,这是目前最合适的方案。”

而林泰来则能一本正经的说,陛下你最近操劳政务,过于疲倦有伤龙体,应该适当娱乐了。

“我今天来,就是要告诉你,我在都察院快呆不下去了。”王禹声生无可恋的说。

吴正志走了后,王禹声立刻对林泰来说:“我们东山王家愿以重金.”

而且己方很多人都已经亮过相了,再次聚集联手,难免有仗势胡闹的感觉,很败路人缘。

但是顾宪成所说的另一条策略——用一个炮灰挑事,然后其他人假装奋力抢救,却失败了。

黄金有价艺术无价,看在艺术的面子上,可以通融一下。

对于一个有轻微社恐的老实人而言,这算是他所能说出的最阴阳的话了。

田学士无语,说得好像再过三年,你的资历就能硬了似的?

多少人在翰林院晃了一二十年,连五品都没摸到,毕竟翰林院封顶就是五品。

咱是主流官员,和林九元你这种非主流官员没法比。

临别的时候,何倬对宋纁说:“我有一种感觉,林泰来并不像任何我们所知道传统奸臣。”

王禹声不由得叹道:“林九元你变了,开始变得心慈手软了。

一個两个的或许还不用太在意,但这数目多了后就让人触目惊心!

这才只是三年而已,再这样下去,只怕同道新人的补充培养速度完全赶不上消耗速度了!

想到这里时,宋尚书蓦然惊醒,他们已经发展了十来年、规模不小的清流势力竟然开始面临着生存危机了!

只是面对一个林泰来而已,真是岂有此理!

何倬又说:“我等庸才不足惜,但这次能否将钱一本保住?”

毕竟名义上都是同年,如果把同年拒之门外,影响士林风评啊。”

我们要给新人犯错误的机会,也要给新人改正的机会。

何倬解释说:“我也很难用语言表述出我的意思,但我可以打一个比方。

吴正志咬牙道:“我家藏有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愿赠送给你!”

吴正志非常肯定的答道:“《富春山居图》近几十年一直在常州府流传,数年前被我家买下。”

宋纁继续说:“王三余还好,没说几句话,只是钱一本.于今之计,还是及时止损。

王禹声懂了,“你这意思是,如果没有《富春山居图》档次的贵物,就别来求饶?”

林泰来问道:“这幅画在你家?”

最近你又捅了这帮马蜂窝,而大家又都知道我和伱的关系。

及到次日,林泰来来到翰林院,找到了常务副掌院、庶吉士教习田一俊田学士。

“有点难。”宋纁实话实说。

田学士:“.”

另外与林泰来对过线的御史钱一本、都给事中王三余也是处境不妙,肯定要因为“言行不当、徇私废公”被穷追。

宋尚书对何倬叹道:“你这样牺牲自己,只是为了将《金瓶梅》禁掉,值得吗?”

心动倒不是因为《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有多么贵重,主要还是看中了这幅画的艺术价值。

这时候,林府门丁来禀报说:“有位叫吴正志的人,自称是坐馆的同年,在门外候见。”

宋尚书疑惑不解,“什么叫不像?因为更跋扈、更嚣张、更能打?”

林泰来反问道:“你在都察院呆不下去,与我来说什么?我给过你机会,你拒绝了。”

作为没有亲自下场的局外人,宋纁看的还是比较明白:

“如果雒于仁的奏疏不连带林泰来,也许结果就不会这样.不过现在再说这些也无用了。”

宋尚书有点庆幸,不只是为自己,还为四阁老王家屏、刑部尚书陆光祖、大理寺卿孙鑨等人。

权势?在朝廷,他林泰来后面有首辅和户部尚书;在苏州老家,林府就是二朝廷!

免得敌人个个都以为没有退路,然后只能殊死抵抗,反而害我得不偿失。”

他怎么会主动来拜访你?你们私下里勾搭上了?需要我回避么?”

“我亦不知。”林泰来也很疑惑,“先见过再说。

我这样做就是要给别人树立一个榜样,要让别人知道,除了争斗还有求饶这条路可以走。

林泰来很鄙视的说:“他们又不能把你吃了,如果连这都熬不住,那还做什么官?”

所以林泰来实话实说:“有点贵重。”

又过了几日,京师有传言,朝堂超新星还是打星的林九元喜欢名人画作。

悄然之间,京城书画交易频次增加,价格上涨了两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