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442章 一入江湖岁月催(2 / 2)

方言客客气气道:“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一定要看一看。”

聊完电视剧,邵逸夫接着聊到邵氏影业,“不知道岩仔又了解多少呢?”

方言回答的依旧含糊其辞,只说邵氏出身的李翰祥曾经到内地拍过《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除此之外,知之甚少,毕竟,总不能去揭邵氏影业的黑历史吧?

比如,当年压得邵氏喘不过气来的电懋老板“空难”事件。

“不知道岩仔愿不愿意听我讲一讲邵氏影业的历史?”

邵逸夫捧着茶杯,面带微笑。

方言道:“愿闻其详。”

邵逸夫带着一丝缅怀的思绪,娓娓道出邵氏从60年代到80年代的这段漫长的风风雨雨。

从60年代的称王称霸,跟好莱坞分庭抗礼,再到如今的80年代,渐渐没落,风光不再。

“六叔千万别这么想,人有生老病死,事业也有兴盛衰亡。”

方言劝道:“如今邵氏或许在低谷,但未尝不会是下一个顶峰的新起点。”

“岩仔说的没错,不过现在想要渡过难关、绝处逢生,还缺少一个真正能扭转乾坤的人。”

邵逸夫和方逸互看了眼,“我们物色了很久,觉得能挽救邵氏的人选,恐怕非你莫属!”

方言大为意外,委宛拒绝说另请高明吧,我也是在不是谦虚,我堂堂《人民文学》副主编,副厅局级的干部,怎么能到香江来呢,而且是给你邵氏影业打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呢!

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

何况,自己的事多,要把精力放在创作上,把时间在《推理世界》、基金会等一系列事业上。

“我们也知道这有点勉为其难,所以也不奢求你来掌舵邵氏影业。”

方逸细声细语道:“只是希望能跟你合作拍片,不知道岩仔意下如何?”

方言挑了挑眉,好家伙,这夫妻俩一唱一和,跟自己这儿玩开窗呢?

明知道自己不会同意掌管邵氏影业,于是退而求其次地要自己出剧本,他们出钱出人出院线,而且还大费周章地追忆邵氏影业的光荣岁月,讲情怀,玩煽情,真的是算盘珠子都崩到自己的脸上了!

可偏偏自己就不上套,一脸为难地说:“这事说难办也难办,说简单也简单。”

“岩仔何出此言呐?”邵逸夫皱了皱眉。

“六叔,您是了解我的,合作可不是我说行就行的,我必须向组织和领导请示汇报。”

方言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就像《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黄飞鸿》一样?”

方逸投去问询的目光。

“没错!”

方言说邵氏影业想要跟自己合作,就跟当初徐客来内地拍电影一样,必须走流程,要向广电部门、文化部门、宣传部门,尤其是向电影局打招呼,研究讨论两边能不能合拍个电影,怎么合拍……

邵逸夫笑盈盈道:“这是自然,我们会派人去办的。”

方逸给两人的杯子里斟满茶汤,“恕我冒味地问一句,如果有关部门都同意的话,不知道岩仔有没有想好电影要从什么题材、什么内容入手?”

“这个嘛,我有3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言沉吟半晌,“一个就是翻拍,就像松竹翻拍日本版的《午夜凶铃》一样,邵氏影业也可以拍自己版本的,从内地版的盈利情况来看,恐怖片的成本低,但回报却出奇得高。”

方逸在问过桂西厂和峨影厂拍摄《午夜凶铃》的成本后,却有了新的打算。

当年引进香江的《火烧圆明园》,票房可有1000多万港币,批片买断的价格却只了几十万。

既然都有现成的电影,邵氏影业不如把《午夜凶铃》引进到香江,当做是买断的批片来发行。

方言撇了撇嘴,心里不满。

早就听说邵逸夫“吝啬精明”、方逸“精打细算”,果然名不虚传啊!

邵氏影业如果不翻拍《午夜凶铃》,就能省下给自己的版权改编费、剧本使用费……

我的钱!这是我的钱!(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