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33章 《商鞅》首演前夕(2 / 2)

“高票入眩”

方言露出玩味的笑容。

方言本来以为章光年参加,只是一时兴起,但当到了人艺之后,才发现大错特错。

杨霞白了眼,“待会儿吃完早饭,赶紧驮上煤气罐,去煤气站换气去。”

“妈,您这样用煤气,可不安全1

“有吗?”

整个茅盾文学奖实行票决制,评奖委员会的评委会对参评作品阅读、讨论的基础上,选出不超过10部提名作品,然后会在这10部提名作品里,选出获奖的长篇小说。

冯木、胡木桥等人也纷纷安慰。

“去去去,哪壶不开提哪壶。”

方言调侃道:“妈,当初我把这煤气罐弄来的时候,您愣是七八天都不敢使,把这当成一个‘炸弹’,现在觉着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特过瘾,做饭都不想生炉子了?”

“伱们也跟着去吧。”

听到这么大胆的话,方言放眼望去,想看看谁这么敢说,一看是黄永钰,那没事了。

方言挨个打招呼,当看到万芳时,眼前顿时一亮,立马凑了过去,两个小辈坐在一块。

等换好气回来时,跟杨霞说道:

“妈,中午我上外头吃去了。”

“这个顾虑确实在评审会里存在。”

本以为黄永钰还要再批评几句,没想到突然夸了起来,虽然不及《雷雨》、《日出》这些贴近生活、有温度的戏,但比起《胆剑篇》、《王昭君》等历史剧,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透过窗户,往外一看。

万佳宝欣然同意,仿佛突然想到了什么,随即转过头,从右往左,扫了一圈后排。

“老了,老了,已经七十二了。”

万佳宝不无认真地来一句,“依我看,小方最后能不能获选,就由巴兄他们这些评审会评委来决定,由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评判吧。”

“佳宝公,巴公一定会来看您的戏。”

“谢谢师兄。”

万佳宝扬了扬手,说自己的创作力不比年轻时,《商鞅》这部话剧跟《雷雨》、《日出》、《原野》等相比,还是有不少的瑕疵。

相比于提名,相比于自己的其他作品,他其实最在意的是《大秦之裂变》能否获奖,因为这本书的意义非凡。

“哎呦,吓我一跳。”

章光年说自己也要去看《商鞅》的彩排。方言一惊,“您也要去?”

伸了伸懒腰,就在他走出房间的时候,院子里传来一阵“当当当”的金属碰撞声。

章光年把眼睛眯成一条缝。

方言脱口而出。

“小方的《大秦之裂变》,入选了吗?”

提到“沈雁氷”,师兄弟二人都陷入了沉默,气氛变得淡淡的伤感。

方言嘴边粘着一粒饭,说自己的小说跟香江新派的最大相似之处,就在于把武侠元素融入到华夏历史当中,而区别在于武功的高低。

方言摇了摇头。

“晚上回不回来啊?”

到时候,会和李小琳一起进京。

方言摇头失笑,把煤气罐搬回到厨房。

看着一幕幕,周巍志感慨了一句:

“佳宝公,宝刀不老埃”

万佳宝自然也知道这件事。

尤其是,敢于启用这么多中青年新演员!

方言和万芳互看一眼,低声交谈。

方言赶忙跑了出来。

“是啊,巴兄为此特意给我来了通电话。”

方言郑重其事地点头。

“连这位都觉得好,那看来是真的好。”

章光年满意地点头,准备让人文社多印出几份样本,然后让胡木桥代为转交。

斜对面,坐着万佳宝、胡木桥等人。

“是啊,我是多么希望巴兄能看到这一出戏。”万佳宝神情复杂道,“他总是关心朋友,病中还来信嘱我创作,我恨不得早一日把《商鞅》写出来,不使他徒徒操心,如果话剧不见成功,真的是愧对于他。”

“吃饱了吗?”

“虽不及,亦不远矣。”

方言坐在章光年的对面,扒着搪瓷杯里的红烧肉,“师兄,您觉得怎么样?”

在此之前,李尧堂作为评审会主席,要和其他评委一起,选出并确定最终的获奖名单。

“得嘞1

章光年说,“你也不要高兴得太早,这只是初选,能不能获奖,要看终选评审环节。”

到目前为止,《文艺报》上尚未公布入围名单的10本小说。

“我只是想知道《大秦之裂变》入选了没有。”方言道:“毕竟,这是老师亲自指导过我的小说。”

然而,胡木桥、章光年他们刻意地压低声音,根本听不见。

“别急,一会儿我送你去人艺。”

80年代,煤气罐是每家每户的宝贝疙瘩,一些筒子楼的集体厨房还专门为它上锁。

此话一出,众人深以为然。

一个个若有若无地把目光投向方言。

(本章完)